“貼標簽”不如“釘釘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黨員干部要“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保持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奮斗姿態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以釘釘子精神抓工作落實,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然而,時下個別地方和部門落實工作,熱衷于“貼標簽”,比如,把“開了會”當作“落實了”,滿足于程序到位、表態響亮;把“寫了材料”包裝成“干成事業”,醉心于臺賬精美、匯報出彩;把“填了數字”等同于“見了成效”,沉迷于報表光鮮、成績亮眼。這般“標簽式”落實,看似面面俱到、熱熱鬧鬧,實則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它用“點到為止”的虛招替代“一抓到底”的實功,縱使貼滿“完成標簽”,也難掩問題如故、痼疾未除的虛浮本質。
“標簽”貼得再好,終究是浮光掠影;“實根”扎得不深,發展終成無本之木?!皹撕炇健甭鋵嵉牟≡钤谟凇吧闲牟挥眯?、用力不盡力”,究其根源,是黨員干部政績觀錯位與能力本領缺失。有的黨員干部政績觀扭曲,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上級不注意,信奉“標簽出政績”“留痕即安全”,他們將“說了”等同于“做了”,把“做了”包裝成“成了”,心思用在造“盆景”、博“眼球”上,而非解難題、惠民生上;有的黨員干部擔當意識和能力本領不足,面對矛盾“打滑繞道”,遇到困難“拈輕怕重”,在虛功里消磨擔當的銳氣、荒廢攻堅的本領。各項工作看似釘了釘子,實則缺乏以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直至釘牢釘實的韌勁與鉆勁,變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紙釘子”。
黨員干部的政績如何,終究要看實實在在的發展成色、真真切切的群眾評價?!皹撕灐痹俟怩r,擋不住群眾雪亮的眼睛;落實不到位,遮不住發展停滯的隱憂。一切工作的最終評判,不在臺賬有多厚、標簽有多亮,而在于解決了多少真問題、帶來了多少真實惠、贏得了多少真民心。與其耗費心思貼上博眼球的標簽,不如俯身傾聽最質樸的群眾反映;與其沉迷于自我設計的“標簽化思維”,不如錘煉直面矛盾、攻堅克難的能力本領;與其關起門來“貼標簽”,不如推開門去“釘釘子”。群眾心中的那桿秤,稱量的是實打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非虛頭巴腦的“標簽秀”。
實績實效,從來不是“標簽”的羅列,而是腳印的疊加、難題的攻克、民心的凝聚。祛“標簽”之浮,須以鐵腳板踏破形式主義藩籬,務實功、出實績。從思想上糾偏,樹牢實績標尺。強化正確的政績觀,用典型案例正反剖析,讓“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入腦入心。優化制度機制,破除“貼標簽”積弊,使考核重“現場”輕“會場”,重“實績”輕“痕跡”,重“口碑”輕“材料”,讓實績真正從“沃土”里長出來,而非在“材料”中堆出來。對熱衷“貼標簽”者堅決“亮黃牌”“打板子”。發揚嚴實作風,錘煉“鐵腳硬功”。黨員干部干工作決不能滿足于文件上的圈圈點點,而要沉下去刨根問底,向矛盾窩里鉆,往問題根上刨,把情況摸得透之又透,把癥結找得準之又準;決不能滿足于會議部署熱熱鬧鬧,而要深入一線跟蹤問效,在基層的“練兵場”上淬煉實績“真金”;決不能滿足于匯報材料面面俱到,而要聚焦靶心克難攻堅,敢于向最難處開刀,勇于向最痛處發力。只有始終以“偏向虎山行”的膽識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才能在時代考卷上書寫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