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青春集結號”,這三名青年的故事為何引起陣陣歡呼?
9月28日晚上,“青春華章 共赴山海向未來”主題展演活動在上海交通大學啟幕。在“青春集結號”環節,三名上海青年講述了各自如何譜寫新時代青春華章的故事,在展演現場引起陣陣歡呼。
黃俊、王殿儀、孫揮,這三位青年有三個不同身份,有人在堅守城市安寧,有人攻堅前沿AI技術,還有人正在追逐創新創業夢想。青春的意義在于與時代同呼吸、與國家共命運,他們三人雖然崗位身份各不相同,卻都在以青春之名,續寫時代華章。
三名青年的傾情講述,讓所有青年觀眾思考一個問題:80年前,革命先輩以血肉之軀捍衛山河;今天,新時代青年如何用智慧與擔當書寫自己的青春答卷?對新時代青年人而言,應當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應當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堅定守好城市安寧
黃俊是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交管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作為青年民警,他長期在中山東一路、南京東路路口執勤,這里正對陳毅廣場,被稱“外灘第一崗”。9月3日,黃俊受邀赴北京現場觀禮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
9月3日,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交管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黃俊,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禮九三閱兵。 受訪者 供圖
從上海外灘,走上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禮臺,黃俊內心的震撼至今難以平復。“當直升機護衛國旗劃破長空,千人軍樂團奏響激昂樂章,尤其是看到抗戰功勛榮譽旗幟由年輕官兵莊重擎起時,我內心震撼難以言表。”黃俊說。
這些旗幟承載著無數先烈用鮮血鑄就的英勇與犧牲,如今由新時代軍人接過,既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承諾。黃俊說,作為和平年代的人民警察,他深感維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寧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為青年民警代表,黃俊常思考如何在交通管理中不斷創新。近年來,他牽頭協調大型路口、路段交通組織優化項目,圍繞醫院周邊路口微改造、企業居民停車矛盾等疑難問題,先后對黃浦區14個復雜路口路段實施改造、23處信號燈進行調整優化。
其中,黃俊依托城市系統道路交通管理子系統(“IDPS系統”),綜合研判節假日期間外灘區域道路通行擁堵節點,對外灘、延安路兩條主干道沿線各路口信號燈進行協同調整,實現精準到秒,挖掘道路潛能,使整個外灘區域平均車速提升5%。
“我想,作為新時代交警,我們的使命就是:讓道路更暢通,讓出行更安全,讓城市更有溫度。強國有我,不僅在閱兵場,更在每一個平凡崗位的堅守中!”他說。
為熱愛的科研方向奮斗
王殿儀是“00后”代表,23歲,是上海創智學院與復旦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生。
王殿儀 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
2025年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調研,王殿儀作為學生代表現場聆聽總書記講話并參與交流。總書記的殷切囑托”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至今仍在他心中回響。
王殿儀的研究方向是生成與理解一體化的多模態智能體。目前,他擔任上海創智學院火炬項目“智繪深思多模態智能體”的CEO與核心研發人員,已有成果發表于國際會議并獲得高度認可,方案獲得了龍頭企業的專利。
“趁著青春年少找到真正熱愛的科研方向,為理想而奮斗,是一種幸運,也是一份責任。”王殿儀說,他選擇投身AI事業,技術是從“不可能到可能”,從“可能到價值”,從“價值到普惠”。他希望通過對AI的探索創新,讓個人理想和國家發展同頻共振,把對AI的探索與國家的科技需求結合,讓青春的能量匯入強國建設之中。
王殿儀說,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他會努力把握時代賦予的接力棒,在AI創新創業的舞臺上追逐理想,綻放屬于自己的青春。
用創新重塑新聞傳播生態
“我們團隊是于去年8月份成立的,脫胎于澎湃新聞技術團隊的AI科技公司。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創業者,我深刻感受到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機遇。”澎湃新聞 CTO、派生萬物 CEO孫揮說。
澎湃新聞 CTO、派生萬物 CEO孫揮
在通用型人工智能對傳媒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的背景下,澎湃新聞緊抓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風口,布局智媒產品。2024年,派生萬物全面啟動超級AI平臺建設。依托澎湃新聞11年媒體轉型的豐富經驗與技術積累,派生萬物形成了全媒體內容生態建設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涵蓋內容生產、審核和分發的全鏈路服務,賦能媒體和政企機構的智能化升級和機制優化,打造澎湃的第二增長曲線。
孫揮表示,在澎湃新聞的平臺上,他見證了媒體科技的深度融合,從傳統新聞生產到智能化內容分發,從單一報道到全媒體矩陣,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是對青春理想的生動詮釋。而新聞媒體科技能力的提升,不僅體現在技術架構的優化,更體現在對新聞傳播規律的深度理解和創新應用。“我們用人工智能賦能內容創作,用大數據洞察用戶需求,用云計算構建媒體生態,讓科技真正服務于人民群眾的信息獲取需求。”他說。
“創立派生萬物,是我們將澎湃積累的媒體科技能力向更廣闊領域延伸的探索。”孫揮說:“我們相信,真正的創新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深植于時代土壤,響應國家戰略,服務社會發展。青年人的創業夢想,應當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