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文明新風潤鄉土
“‘低價彩禮’‘零彩禮’其實挺好的,只要孩子們過得幸福,一切都不是問題。”日前,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湘店鎮湘洋村原黨支部書記劉新枚向圍坐身旁的村民們如此說道。
自被確立為福建省第三批婚俗改革試驗區以來,武平縣以“零彩禮”“低彩禮”為切入點,走出了獨具山區特色的新路徑,也為龍巖市近年來聚力培根鑄魂、移風易俗、文化賦能,扎實推進文明鄉風建設工程,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書寫了生動注腳。
大榕樹講壇:讓黨的理論宣傳走“新”又走“心”
連南河畔,大榕樹下,“1929年5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進駐新泉。”隨著龍巖市連城縣宣講團成員張開濤的聲音響起,新一期的“大榕樹講壇”拉開序幕。
自2018年“大榕樹講壇”開講以來,張開濤和講解員們的聲音一次又一次在這里響起,紅四軍新泉整訓期間留下的故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吸引著當地村民和觀光游客駐足。
鄉村全面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龍巖市突出思想引領,為鄉村全面振興鑄魂,從汀江兩岸的田間地頭,到龍津湖畔的公園廣場,農民群眾在哪里,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就延伸到哪里。
目前,龍巖市已構建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理論宣講體系,組建百姓“巖”講家等特色宣講隊伍,推出“館長姐姐說”等宣講品牌,打造“大榕樹講壇”等宣講陣地,常態化開展“黨的聲音進萬家”等群眾性主題宣講活動。
“零彩禮婚育新風”:“白頭村”的浪漫文明新實踐
“執子之手”“比翼雙飛”……漫步在龍巖市長汀縣羊牯鄉白頭村,時不時便有一幅婚戀主題彩繪躍入眼簾。
擇一城終老、攜一人白頭。白頭村,因其村名與浪漫高度契合,成為眾多青年情侶的打卡地。近年來,白頭村將“白頭到老”的寓意轉化為移風易俗的文化內核,探索文明共富新路子。“村里修訂了村規民約,把‘紅白事簡辦’等條款納入其中,還設立‘移風易俗光榮戶’獎勵機制,村里的新風正氣充盈了起來。”村黨支部書記賴斌介紹道。
成立“婚育新風”黨員宣傳先鋒隊和青年志愿者隊伍開展宣講活動,舉辦“白頭到老·婚育新風”文化旅游節并為“零彩禮”新人舉行集體婚禮……“零彩禮婚育新風”在白頭村深入人心。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風俗。近年來,龍巖市打好移風易俗“組合拳”,培育鄉村文明新風尚,建立農村高額彩禮問題綜合整治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創新移風易俗宣傳倡導模式,全覆蓋組建紅白理事會,推動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謝華安院士共享空間:鄉村全面振興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合新舉措
“謝華安從小就受到家族崇文重教的思想熏陶,立志成為一名對社會有貢獻的農學家,要讓大家都有一碗飯吃!”在這里你能聽到關于謝華安的故事。
“我要幫農民多收三五斗”“我只是千百萬雜交水稻育種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員”。在這里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
這里,是位于龍巖市新羅區適中鎮保豐村的全國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院士共享空間——龍巖新時代文明實踐謝華安院士共享空間。該空間的創設是龍巖市弘揚科學家精神與老區精神,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創新舉措。
謝華安院士共享空間兼具愛國主義教育、農業科普教育和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院士精神宣講、農業技術推廣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2024年11月,該空間《多彩鄉村會客廳賦能振興繪新景》創新案例獲福建省委文明辦表彰。
鄉村文化特派員:推動優質文化直達基層、浸潤人心
“將謀劃把蘆芝鎮圓潭村文化會客廳與靈芝加工車間相結合。”“將曲溪鄉蒲溪的原生態農產品精準對接城市餐桌,同時在現有鄉村文化會客廳中植入紅色供銷記憶”“開發‘非遺+研學’‘民俗+體驗’等特色產品,應用數字傳播方式,讓鄉村文化會客廳真正用起來、火起來”......伴隨著8月間的龍巖市鄉村文化特派員培訓,一場關于“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文化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頭腦風暴在培訓間隙展開,思想的火花不斷迸發。
鄉村文化特派員,是龍巖市從省級及以上文明單位精選的干部,他們將深入結對村指導鄉村文化會客廳建設,推動優質文化直達基層、浸潤人心。
文化推動文明進步,文明促進文化發展。在選派干部指導鄉村文化會客廳建設的同時,龍巖市探索實踐“非遺文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模式,讓文明鄉風在傳統文化與時代文明相融共生中勁吹沃野。
“女兒林”的孝文化: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相融共創
在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南江村,一片寬約50米,長約2500米,混種著上千棵松樹、山棗樹的林子郁郁蔥蔥,從種下第一棵松樹至今,已歷經三百多年風雨,當地人稱它為“女兒林”。
“南江村的女兒出嫁時,都會在這里種下一棵樹,以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也為父母勞作送去陰涼。一棵樹便是一份親情的見證,一份孝心的延續。”村書記江道明介紹道。
“女兒林”的孝文化在新時代被賦予了全新內涵,南江村以女兒林的美麗故事唱響了文明鄉風培育、移風易俗倡導的時代新風,開展孝老愛親模范評選、舉辦孝文化講堂、倡導紅事新辦,同時每年在林子周邊補植新樹,開展生態文化教育,實現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共創。
與此同時,持續推動“大愛龍巖”精神文明品牌建設向下扎根,向鄉村覆蓋,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以及新時代“五好”新女性等農村先進典型不斷涌現,榜樣力量帶動之下,崇德向善氛圍漸濃,文明鄉風日盛。
(廖建華 段勇彬)
編輯:王卓怡 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