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熱飯"暖夕陽 長者飯堂背后的"十四五"養老答卷
“今天的養生套餐特別美味!”家住廣州市天河區的王奶奶剛踏進廣和社區(頤康中心)長者飯堂,就被“敬老月”特別菜單吸引了目光——政府補貼后人均十幾元、開通線上選餐功能、菜品時常“上新”,這張“暖飯桌”早成了她的生活日常。
如今,這樣的場景在花城遍地可見。1400多家長者飯堂升騰的煙火氣,正是我國“十四五”養老服務從“有”到“優”、實現量質雙升的鮮活注腳。
從一處簡易配餐點,到如今被街坊四鄰親切地稱作“寶藏飯堂”,飯堂主任李樹基談起這五年的變化,語氣里滿是感慨。
“五年前,老人們吃飯還得提前一天訂餐,靠中央廚房統一制作再配送過來,等餐盒拿到手里,常常已經失了溫度?!彼貞浀?,“直到我們2021年在頤康中心開起了明火現炒的飯堂,才算把‘熱乎氣’真正送到老人心里。”
經過五年的發展運營,這家飯堂就餐人數翻倍、營收增長、功能拓展,成為了廣州小有名氣的服務樣本。
“現在,飯堂不僅是老人家的‘后廚房’,更是‘多功能客廳’。我們引入了中醫義診,可以為老人提供飲食建議,同時也讓更多文娛活動、多彩工坊走進飯堂,并計劃在未來引入助農產品展會,讓老人把‘好品質’都帶回家?!崩顦浠f。
回望“十四五”,廣東各地積極探索推進長者飯堂建設,推動老年助餐服務擴面提質。截至2025年8月底,廣東共有長者飯堂(助餐點)3705個,累計服務老年人超5330萬人次,將養老的“關鍵小事”辦成了“民生大事”。
放眼全國,成千上萬個“小飯堂”正合力托起“大民生”:福建福州通過“長者食堂+”的創新模式滿足老年人的多層次養老需求;北京通州積極推行堂食、現場取餐、線上訂餐等助餐模式,讓服務范圍更廣、更深;河南平頂山寶豐縣通過財政補貼、社會慈善捐贈、集體經濟支持等方式推進“長者飯堂”建設,打造社區“幸福餐桌”。目前,全國已有18個省份在全區域實施老年助餐服務政策,其余省份也在局部區域試點推行。
“五年來,各地緊密結合實際,積極穩妥、因地制宜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全國范圍內已初步形成社區飯堂、共享食堂等多種形式,堂食、送餐上門等多元服務方式,在堅持運營可持續的基礎上,滿足了不同老年人的就餐需求,為破解老年助餐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積累了好經驗。”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科技委營養與健康產業部主任蔡典雄表示。
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是重要民生工程,更是觀察我國“十四五”期間支持居家社區養老、增進老年人福祉的關鍵“窗口”。從一碗熱飯,到一張干凈的居家護理床,再到上門助潔、助行等暖心舉措,老年人的急難愁盼正被逐一回應。
業內專家指出,面對老年人口不斷增長、人口老齡化態勢日趨加深以及老年群體多層次需求轉變,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體系正不斷健全,養老服務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十四五”期間,我國老齡工作和養老服務發展邁出新步伐。養老服務方面,全面建立國家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完成養老服務改革發展頂層設計,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加速構建,供給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24年底,全國養老機構和設施達到40.6萬個、床位799.3萬張,護理型床位占比從2020年的48%提高到65.7%。
一系列“助老”實事讓福祉更看得見、摸得著。五年間,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224萬戶,建成示范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500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2990個、老年助餐點8.6萬個,每天有300多萬老年人在老年就餐點就餐。高齡津貼、經濟困難老年人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等各類津補貼惠及4945萬老年人。
全國老齡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專職駐會副秘書長王永春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在養老服務領域取得歷史性進展,助餐、助醫、助潔、助行等服務協同發力,持續織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斑@既是精準回應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選擇,更是守護民生溫度、筑牢養老保障底線的關鍵舉措?!?/p>
“未來,應進一步從政策設計、模式創新、資源整合、技術賦能等多維度系統推進,以老年助餐、老年助行等‘小切口’為抓手,持續完善居家養老體系,推動養老服務擴容增效。”蔡典雄說。(記者 陳涵旸 王瑞平)